王純娟(東華大學諮商與臨床心理學系副教授)

寫於04.21.2010

 

  讀著近期刻正討論的「次專業證照」主題,它應是源自臺北市諮商心理師公會所發起的「各類專科能力訓練課程與認證機制一事「各類專科」令我腦中立即浮出如同醫學領域的小兒科家醫科腫瘤科…般的分類,也聯想到前陣子所討論的「白袍」議題,再加上自己讀2009八八水災心理重建「台北觀點」令人皺眉的企畫書,我想,在周志建諮商心理師所提之「邀約大家一起來思考:台灣的諮商專業未來的路要怎麼走?」之前,台灣諮商心理學界該捫心自問的是:我們還要「跟」別的專業領域「跟到什麼時候?我們的主體性在哪裡?何時我們才可以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

        真是刺耳的提問。有機體原本就不會停留在原地不動,總是動態的,這是我學的人本心理學告訴我的。所以,台灣諮商心理學界「專精」了之後想要再更「專精」,這也是可以理解的。當研究生僅努力追求一張執照時,我看到她們的精疲力盡,也讀得到她們的焦慮;從學生個體看向專業領域台灣諮商心理學界不斷地製造新的往前的目標,是否是因為找不到自己的「定位」或「主體」而生的恐懼造成自己無法稍事檢視自己是誰在做什麼?沒有人有足夠證據可以支持或否證這問題的答案,「缺乏自我檢視或許可以獲得較多的同意。我提出「主體性的疑問,是因為我還沒找到答案。當所隸屬之專業領域尚未具主體性,「學生沒有主體性是可以理解的;當所隸屬之專業領域不斷地複製其他專業領域(如:醫學。當然,你可以說我們是「醫事人員」,有個「各類專科」、「白袍」也是應該的),我們(並非只有研究生)當然只能像螞蟻一直爬,而且永無終點及寧日,因為,只要是隸屬在諮商領域,我們永遠也不是醫生。

        在臺北市諮商心理師公會所規畫的各類專科認證之前,各校有至少三年的碩士班課程得以培訓準諮商心理師在此歷程中,除了課程內容之外,培訓者(就是所謂的「專家學者)的身教讓學生們耳濡目染了什麼?「考得上(研究所),比較難」是學生的聲音,入學後幾乎沒有聽過有任何人在半路因為專業問題而被「請出去,年限一到,學生就是會被「護送出去;在這三到六年的雕琢期間,培訓者應該承擔專業把關的責任,卻被以「濫好人的皆大歡喜的姿態輕輕放下。

還沒有講完-一直以來,我通常是檢視權力高者,因為權力高者的自我反思可能影響到權力低者的自在探索與學習。一位教授一年指導十幾本題目極為雷同的學位論文,學生會如何看待諮商專業?一位教授結構完整地教學生要解構,學生若能獨當一面之後會如何對待他的案主或研究對象?從大學部的學生、碩士生、博士生、到大學教授幾近一脈相傳的論文抄襲,都獲得少不經事的不處分,諮商專業會如何地被看待?

而台灣諮商心理學界竟不是在檢視如是之培訓品質,卻是疊床架屋地設一道一道的關卡,讓學生永遠汲汲營營。以如此的姿態我們要引領案主邁向心理健康,豈不弔詭?

換個角度來看,縱使是負責任的專業訓練要求把關,至少三年的碩士班培訓是否就足以培養一個優質的準諮商心理師?這個問題和「是否拿到博士學位就已在領域內懂得所有的知識上完各類專科能力訓練課程是否就有接案的自信一樣,答案非也。我們都知道,書永遠讀不完,不斷地再進修也是必要的,這是對案主(含研究對象)、對自己和對專業的負責(此順序是有意義的)。但是,大家應也都同意,「學習不一定要在課程講授、實習、督導之中才會發生;前文提到的耳濡目染」是學習,我認為永遠保持「願意學習」的態度更是重要,這在實務和研究皆然。保持「願意學習」的態度,人就會以適合自己的方式負責任地繼續學習。

在這三到六年雕琢浸淫的期間,我看到學生並沒有不願意學習(當然,我也明白各類專科能力訓練課程並非因為學生不學習而生除了課程講授、實習、督導等正規」(或「制式」?)教育之外,他們也需要被滋養被關心,這些絲絲毫毫的互動往往成為學生繼續學習的動力,也非常可能是在正規教育之外的不知道這些權力高者能否回想到自己昔日學生時代的辛苦和需要?把這些轉化為讓當今學生(學生,領域內誰不需永遠在學習呢?)保持學習意願與活力,並謙遜地學習著

趁主題走遠之前趕快再拉回來。學生焦慮於自己競爭力不如人,似乎「需要向他人證明些什麼」以確定自己的位置;那麼,台灣諮商心理學界呢?我們能不能有朝一日可以(或現在就可以?)大聲說出而且做到:因為諮商心理學是獨特的專業主體,某些專業行為是只有我們可以執行或最具品質,且其他專業工作者不能執行或做得沒有諮商心理師來得好(更別說是非專業者)?

  我認為以下的思考是重要的:台灣的諮商心理領域是什麼或是誰?她的特色是什麼?她正處在什麼位置?想要走向何方?在了解走向之前,我們要先找到那個要上路主體成形了沒周志建心理師鼓勵我們「發聲。學生們發聲了,基層的諮商心理師發聲了,在上位者(權力高者)真的去「接了嗎?接得到嗎?接到什麼?一如培訓者教導學生要聆聽案主般的聽得懂學生、基層的發聲嗎?我相信,台灣的諮商心理學界的「接」,將影響學生如何看待諮商專業領域,影響培訓出何種品質的學生,也將影響諮商專業會如何地被其他專業領域所看待。專業主體的建立就在其中。

        我的主張是:在疊床架屋之前,先把既有老舊房子(但,它是基礎)修好,亦即先提高現行培訓機制之品質。假如這個主張可以被討論、甚至有共鳴,我認為它應不是以現有的眾多腦袋建構一系列的評鑑制度,而起碼是在上位者(權力高者)先自行反思和解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areforlov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