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作者:王純娟(東華大學諮商與臨床心理學系副教授)寫於10.07.2010

 

校內主管銜命到處詢問哪些教師願意以全英文授課,目標是開設若干以全英文授課的學程,以增加外國留學生來台留學意願主管說這是教育部既定政策,諸如教育部會補貼外蒙古學生每個月三萬多元(但東南亞國家的學生則無),學校不用出錢,而且學校正好招生困難云云

 

我們留學歐美,是因為歐美先進國家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專業知能,在那裡我們聽說讀寫該國語言得到獎學金(scholarship),是因為該校認為我們的學術表現足以令他們視我們為學者或同事(fellow);得到助學金(assistantship),是因為該校認為我們的學業表現足以再負擔更多的研究工作我們去進行學術專業的追求,也以學術能力獲得肯定。榮譽的同時,實質的資助也減緩一些我們留學的開銷。

 

現在台灣教育高層吸引不到外國學生(遑論優秀的留學生),不思自己經營的高等學府到底出了什麼問題,不思尋找自己學校的特色,不思拔除宮廷式的威權思想,反而是以跪地求人來留學的倒貼方式-貼錢,在以中文為主的社會裡技術性地用英文上課,就以為外國人會來留學,就以為是國際化,而且貼錢只貼在政府官員自以為是中華民國故有疆土」的外國人才有,一樣是來留學的東南亞國家的學生就沒有。一個個體缺乏主體性顯現在各個層面,現在台灣這個「地區」的教育高層(他們真的認為是「國家」嗎?),完全放棄自己的主體性,只求帳面人數漂亮,高等學府裡百年樹人的知識份子,不以教育理念出發,不尊重各學術專業發展,只是作賤主體性地遵守教育部的政策,受過學術訓練的頭腦完全發不出異議,生怕無法獲得教育部關愛的眼神。

 

高等學府,標準應該只有一個:學術專業任何巧立名目協助留學生拿到學歷,教授還需要把關嗎?留學生會有光榮感嗎?換個角度來看,一個重視自己國家學術發展的教育高層,會鼓勵自己的畢業生去一個「只發錢、講英文、學術水平普通」外國學術機構拿學歷嗎?

 

我回應主管,學術專業不該以行政高層的既定政策為思考點,該坐下來討論的應是專業發展走向,而我們已忙到連這樣的時間都沒有,卻要匆忙執行上意既然學校選擇跟著教育部既定政策走,我也選擇不參與共犯結構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主體性 教育部 學術專業
    全站熱搜

    shareforlov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